条件?
这话一说,几个人都有些面面相觑,毕竟韩佑所说的条件能是什么,没人知道,倒是柳青山琢磨了一下,他用手拂须看向李刚。
“太常卿大人,我看我这个女婿的意思是如果要端王去,恐怕要内外共同发力?”
李刚琢磨了一下,睁大眼睛看向韩佑,“你的老泰山的意思,你可明白?”
韩佑点了点头,又摇了摇头,“说得直白点吧,我需要江南的力量来支持端王,但是主战派不能管这件事,否则端王肯定不会去!”
韩佑并不愿意多说,原因倒不是说自己的计划需要他们配合,而是不需要他们来捣乱,端王去肯定得去,官家也好,两个太尉也罢,一定会给他助力。
但是如果主战派捣乱,非要端王前去,那就麻烦大了。
因为这件事从根子上说,去江南的目的有着多层意思,但是并没有北伐的意思,可是一旦要涉及北伐,就意味着江南会制造出巨大的谣言。
要用江南的钱去支持北伐,朝堂上就会争吵不休,而江南也会更加混乱,历史上利用这种地域歧视的角度搞事情的最近的莫过于安史之乱。
所以主战派现在积极地跳出来就是要被当成靶子!
但是这个问题柳青山和李刚能不能明白,韩佑其实都有点捏了一把汗,因为他们太过刚直,有些火坑和陷阱真就是明明知道也要跳。
李刚虽然不至于倒吸一口凉气,但是他用手拂须,陷入深思,柳青山皱了皱眉,看向韩佑,“你不让主战派管这件事,可是这可是争国本啊……”
李刚突然摆手制止了柳青山的继续,他竟然直接站了起来,随后有些颤巍巍的不要其他人搀扶,直接围绕几个人坐的位置走了两圈。
他不断挥手示意别人别打搅自己的思路,大概又走了一圈,他抬头看向韩佑,“你真的有这么大把握么?”
韩佑摇了摇头,“不能保证!但是这件事我猜想除了官家,其他皇亲国戚甚至包括主战主和两派都不能管,甚至管了也没用。”
韩佑有些欲言又止,因为他并不是因为程伯温的身份,而是他觉得清流的考虑恐怕更多的是和韩国公一样,完全是等待两边明朗化后才会下注。
所以清流和韩国公都不会说话,即便被端王问到头上也不会说!
但是这里面最大的问题就是清流可能和主和派同流合污,借机搞主战派,说白了,出于各种因素和个人目的,阻止端王下江南也是有必要的。
毕竟江南节度使朱彤又不是一个傻瓜,他完全可以让自己的儿子朱平在京城大肆花钱收买人心,让清流和主和派一阴一阳搞得朝堂上议论纷纷。
一旦端王下江南,这就意味着朱彤的末日就要来临,朱彤怎么可能甘心要束手就擒?
但是这个韩佑也不能说,说到底,国本之争已经是主战和主和都看到眼里的了,所以韩佑只能勉强的来了条件要求。
李刚最后重新回到了座位上,长叹一声,“问题是失了先手,恐怕就会处处受制于人,先下手为强这个道理你怎么可能不懂?”
韩佑看了一眼柳青山,随后摇了摇头,“主战派这个时候出现,就会祸水东引,拿江南的钱去北伐或者被京城中饱私囊,这种谣言飞起,端王还可能去么?”
韩佑随后站直身子看向这些人说道,“说到底,这件事如果主战派不说话,不吭声,将来还有个争的可能,要是一旦说话,惹恼了官家……”
你说别的什么旧河山,领土,农事,老百姓民生,甚至包括什么赋税等等,你可以说皇帝的话也不见得对,你甚至可以抗命。
但是国本说到底是人家皇帝的家事,之前你跳出来惹皇帝不高兴,回头你说国事为重,想要参与争国本,官家大可以一句话就把你怼死了!
李刚叹了口气,“以退为进,这个办法不是不行,奈何完全跟现在相反了……”
但是他继续摆了摆手,示意旁边人不要出声反对,李刚看向柳青山,“青山,你怎么看?”
柳青山一拱手一鞠躬,“太常卿大人,这件事如果小婿真的有把握,我倒觉得他说的不无道理!”
“毕竟朝堂之上这件事已经议论纷纷,端王恐怕未必现在真的想要去了!”
这就是问题的症结了,说白了人家都不确定要去,你要是再聒噪弄得一塌糊涂,搞不好就要有大麻烦!
毕竟江南之事其实要牵涉到秦相,秦相其实是反对端王前去的,利用替罪羊是秦相的拿手好戏。
想到这里,李刚忍不住咬了咬牙,看向韩佑,“好,我便答应你这个请求,但是你得说明一下你如何说服端王。”
韩佑摇了摇头,“禀告太常卿大人,我不能说,这个事必须得保密!”
这话一说,旁边两个老头没表态,那个中年人程伯温有些急了,他用手一指韩佑,“你这个家伙怎么说话呢?太常卿大人都如此让步,你居然连你的计划都不肯透露?”
李刚皱了皱眉,说实话,他并不是特别情愿选择相信韩佑,刚才那些客套话本来就是为了消除尴尬的套近乎,根本算不得数!
现在韩佑居然说要保密,这让他的神色确实变得不快,程伯温如此凶巴巴,他也没有作以反对就在于此。
这时候的柳青山也有点不太高兴,不过他还是要替韩佑说几句公道话,“那个程大人,我想韩佑应该不是故意的,他应该有理由,是吧?”
他甩给韩佑一个眼神,那个意思是想要说服这些人多不容易,你还不趁热打铁?
可是韩佑却冷笑了一下,“程大人,我不清楚你是不是最为坚定的主战派,但是你的两个儿子都是清流的领袖是不是?”
“我想请问,清流在这件事上是什么态度,您请务必告知一下我如何?”
程伯温忍不住就是一愣,他一甩袍袖,大为不满!